|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李明治的家鄉萊州是有名的武術之鄉。他7歲時就跟村里的老拳師習武,傳統拳、少林拳、武當拳……扎實的武術功底讓他走進了山東省武術隊,系統學習國家競賽套路,后又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京體育學院,開始散打的練習。
1992年,即將大學畢業的李明治做出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他要回家鄉辦一個武校。還沒到畢業時間,他就委托家鄉幾個一起練武的好兄弟用大紅紙貼出了招生告示。
“就是憑著一股熱情,想法也很單純。” 李明治后來仔細回想當初的那個決定,多少有些年輕人的沖動。他辦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那幾個兄弟有點事干,也為了當地學生能有個好出路。因為他從自己的經歷得出這樣一個道理——即使文化課差一點,但是通過練武也能夠上大學,這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就這樣,他拒絕了很多條件誘人的工作機會,決定回家創辦武校。
但李明治的決定遭到了家人的極力反對。在父母的眼里,農村孩子好不容易上完了大學,就應該在城里找一份安安穩穩的工作,安安分分地生活。自己的兒子卻要回家辦學校,怎么看都不合適。“你要真這么干,別怪我不認你這個兒子!”父親的“狠話”沒能阻止了李明治的決心,他就認準了辦武校這條道。不管家里的反對,他堅持緊鑼密鼓地籌備學校。
父親默認了。但李明治沒有想到開創事業的道路是那么的艱辛。開始辦武校的時候,萊州市已經有4家武校,而且實力都很強,而他卻只能是白手起家。沒有辦學場地,他說服了村支書借來村里30間廢棄的教室;缺少師資,他拉來北京體育大學的師兄弟當教練,輪流到他的武校來帶課,而卻沒有錢來支付工資,最多只能給單程的路費。終于,萊州中華武校的牌子掛出來了,收來了第一批學生。
李明治的武校硬件設施是最簡陋的,但教學水平卻是一流的。1994年,萊州市體委搞了一次比賽,萊州中華武校的了第一名。結果,其它4家武校的學生都跑到了他們這里。李明治卻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學生一下子多出了他的預想,教室不夠用了,教練也忙不過來了。看到愁眉苦臉的兒子,父親拿出多年的積蓄,給李明治買了一大塊地,建起了幾排平房,學校總算是度過了危機。
但麻煩遠沒有結束,萊州中華武校的名聲叫響了,來求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從七八十個學生增加到了500多人。李明治要抓管理、搞教學,還要負責學生的吃住問題。那段時間他每天要騎摩托車到處跑,協調關系,找教練,招學生,搞建設,為買點便宜菜討價還價,搞得焦頭爛額。沒學過管理,也不懂教育,他確實不知道怎么去管理這么多的學生了。
為了辦好學校,李明治向萊州市教育局求助,給武校派了一位懂管理和教學的校長,負責學校的管理和文化課教學,他主抓武術課,文武雙修的萊州中華武校終于走上了正軌。
1999年對于李明治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這一年他接到北大光華學院的招收首屆全國企業家工商管理研究生班的一封信。李明治去了,是全班208名學員中惟一的一個校長,其余的全是企業家。在半年的學習中,老師講的是市場經濟,他明白了自己的學校也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辦好這個學校也要有市場意識。“辦學跟企業做產品是一樣的,首先要解決學生的出路。把學生管理好了,質量提高了,拿到了冠軍,有了品牌,學生的出路就解決了。”
中華武校堅持“以德育人,文武雙修”的辦學方針,著力于培養一流人才,取得了耀人的成績,在國內國際的武術比賽中技壓群雄,屢獲大獎。中華武校把武德放到了習武的第一位,憑借高超的技術、鐵打的紀律,無數次出去參加國內國外大的活動,中華武校的學生從來沒有出過有損形象的差錯。
讓學生慕名而來的,還有中華武校學生的出路。學校連年高考升學率超過80%,先后向北京體育大學、解放軍體院、成都體院、山東體院等10多個國家重點體育大學輸送了1000多名優秀運動員,向社會各界輸送各類人才3000多名,其中有126名全國冠軍和48名世界冠軍。中華武校的學生桑偉淋被香港大導演徐克看中,在電影《散打》中擔任主角,被新聞界譽為“第二個李連杰”。
辦學的第5年,中華武校就不局限在萊州招生了,而是面向全世界。
“與中醫、京劇、雜技一樣,武術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需要大力的推廣和宣揚。” 李明治在國外的感受是,國外有超過90%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非常尊重中國的傳統武術。與幾年前日本的空手道和韓國的跆拳道在國際上的高知名度相比,中國武術在國外的影響越來越大,功夫電影對外輸出和李小龍、成龍等功夫明星等對中國武術的傳揚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武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通過習武還能夠學到中醫、養生,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等很多東西。這是中國武術的奧妙。”為弘揚中華武術這一國粹,中華武校堅持走出去辦學,與國外同行接觸互訪,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升了學校的國際聲譽。一系列互訪交流活動的開展,增強了中華武校的國際吸引力,更為中華武校打開國際市場、弘揚中國武術文化提供了條件。多年來,已先后有美國、加拿大、以色列、韓國、日本、意大利等1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定期到中華武校進行交流培訓。目前中華武校在美國、法國、西班牙、南非、泰國等6個國家開設了分校,由中華武校派出優秀隊員擔任教練,目的就是要加大武術文化和武術人才的對外輸出。按照目標,十年之內,中華武校要在全球建設50個分校。
為了更好地宣揚中華武術文化,中華武校將武術與藝術融為一體,成立了學校武術藝術團,參加國內外的大型活動表演,每年應邀表演60多場次,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并遠赴亞、歐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演出。
2002年,韓國釜山第十四屆亞洲運動會武術項目正式開賽之前,中華武校奉獻了一場名為《中華武魂》的精彩武術表演,轟動了全場。中華武校第一次在世界上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
近年來,在國際體育大賽的開閉幕式演出及其它大型國際活動中,中華武校頻頻精彩亮相,以完美演繹中華武術文化贏得了世界的關注。“不管是以什么方式,電視、電影、表演,只要是能把武術宣傳出去,讓全世界認識中國武術、了解中國武術、認可中國武術、學習中國武術,這才是最大成就,這就是真功夫。” 李明治說。
經歷了近20年的快速發展,中華武校已擁有3個校區、6個國外分校、7000多名在校學生的規模,李明治給學校定出了未來的目標——國際化的武術學院。
“國內武校規模大的有不少,但在國際上的影響卻沒有一家能超過中華武校。”國家武術院黨組書記何青龍這樣評價萊州中華武校。回顧自己的辦學經歷,李明治感謝依靠中共萊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國13000多家武術學校中,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對武術學校支持力度這么大的,恐怕只有這一家,而且是力度一年大于一年。”
在謀劃學校的發展之外,作為一名武術家,李明治還有更多的考慮:武術在鍛煉之中蘊涵養生的內容,如何實現道家養生功的普及化,讓更多的人強身健體、健康長壽;美國把“米老鼠”和“唐老鴨”做成了大產業,我們如果把螳螂拳做成卡通片,肯定比它們精彩;萊州市列入了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的范圍,中華武校如何借這個機會尋求新發展……